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欢迎 {{loginUsername}} 登录,退出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触屏版 企业微信号 微信小程序 App(安卓) App(苹果)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district_text}}

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023年5月季全球招聘

原创 即时招聘

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3-05-23 16:19 {{clickNum}}

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、亲自定名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设立的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,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,实行自收自支、企业化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,总部在浙江省嘉兴市。2019年,长三院作为唯一创新载体写入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国家战略规划,2020年作为浙江省唯一新型研发机构获评国家“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”。

国内布局:在嘉兴、杭州、宁波、台州、绍兴等地设立创新载体。

在嘉兴市南湖、秀洲、嘉善、平湖、海盐、海宁、桐乡和开发区、港区等地设有“深根计划”合作科研平台。

全球布局:在硅谷、波士顿、悉尼、圣地亚哥、纽约、慕尼黑、法兰克福、伦敦、新加坡等地设立了10多个离岸孵化器及中心,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00余人。


顶尖人才

面向对象:国内两院院士及发达国家院士、国内外顶尖人才以及40周岁以下的青年杰出科学家。

专业领域:数字经济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。

支持举措:给予顶尖人才100万的年薪;给予人才团队10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;提供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科研和办公场地;协助团队争取地方最高1亿元的财政支持;争取地方为创业顶尖人才团队3年内筹措10亿左右的产业基金;配套一揽子人才扶持政策等。


联合培养博士后

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于2010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建站以来,博士后工作站有力推动了研究院与高校、地方的合作交流,促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,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、培养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。

面向对象:海内外高校优秀博士研究生(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),年龄在35周岁以内。须全时在研究院工作。

专业领域:生物医药、环境工程、食品安全、信息技术、航空航天、先进制造、新材料等高端前沿领域。

博士后补贴:给予不低于60万元/年的生活(含五险一金)及科研补助,资助两年;给予出站留嘉补贴20万并可直接认定副高职称,同时享受嘉兴市博士人才政策。


卓越人才计划

面向对象:毕业于世界大学排名前50位大学的博士、硕士研究生;毕业于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的本科生;年龄在35周岁以下。

培养周期:卓越人才培养期为五年。卓越人才作为研究院年轻后备干部的有效组成部分,首岗位须在非管理部门从事科技研发、成果转化、招才引智、院地合作、重点专项等工作不少于三年,至少在两个部门(单位)且每个部门(单位)不少于一年的历练。通过二至三个部门(单位)或岗位的历练,培养出适应能力强、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。

培养规划:表现优秀的卓越人才在院工作满两年可择优推荐担任部门(单位)助理职务,满五年可择优担任部门(单位)副职。在院工作不满五年、表现特别优秀的,可提前选拔任用到部门(单位)副职岗位并结束培养期,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。干部的提拔与使用须符合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。

岗位薪酬:年收入18-30万。


紧缺人才

面向对象:海内外优秀科研、业务及管理人才。

1、科研核心岗

学术带头人(PI)

国家级高端人才、省级高端人才、杰出人才、青年人才等。

学科方向:人工智能、先进制造、农业科技、生物医药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以及其他前沿、新兴领域等。

薪酬待遇:基本工资+绩效薪酬+项目激励+团队考核奖,同时提供最高2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。

2、科技管理、园区运营与市场开拓服务人才

面向对象:海内外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;具有政府、事业单位、研究院所或大型国有企业或在园区运营、人才服务、科创管理、风险投资、咨询等相关领域工作经历。

职业发展:对于顶尖海内外高校博士、硕士毕业生,优秀的人员可列入卓越人才计划,进行重点培养。

薪酬待遇:基本工资+考核奖金,综合年薪15万以上。根据业务发展情况,给予业务提成等激励。


福利待遇

落户补贴:3-6万硕博生活补贴;2-4万硕博工资外津贴。

安居保障:23-45万硕博购房补贴;60万及以上公积金贷款额度;协助推荐子女优先就读清华附小,协助人才落户。

参保福利: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省属参保待遇。

日常福利:企业年金,带薪年假,节日福利,员工旅游,人才公寓,在职学历学位进修,岗位培训,青年业务骨干项目基金培养等。

职业提升:拥有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聘权限,按人才类型给予认定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;在职期间硕博学历提升给予最高9-11万补助。

科研保障:顶尖人才团队可按需申请量身定制工作机构;重点人才团队给予50-200万元科研平台支持。提供单独科研空间、配套团队等综合支持,申请优先配备科研、技术和服务人员,优先配置实验仪器设备,优先保障发展场地等。

培养机制:实行高校、政府、科研院所及企业人才交流互通的多元培养机制。研究院可自主评聘高级职称;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赴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。


部分导师介绍

姜开春:我院海纳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,欧洲科学院(AE)院士,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。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,2022年4月全职回国并在研究院成立动力系统研究中心,担任PI、中心主任,同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。研发的微型涡轮发动机入选“2003年世界十大发明”,具有燃氢、净零排放、高功率重量比等优点,属于国际先进水平,填补国内空白,有助于发展我国低空飞行、中短距离货物传递、低排放电动汽车增程器和独立电源,以及多种高速机器。

荣毅超:我院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,俄罗斯外籍院士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,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及材料科学领域专家,曾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、中航工业基础院董事长兼分党组书记。“四位一体推进模式探索”“民机地板用高性能纤维增强面板与芳纶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”项目入选浙江省省级项目,作为商飞ARJ21、C919大飞机配套的民机客/货舱蜂窝地板,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国产大飞机“卡脖子”材料,可实现替代进口。

张荣庆: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,清华大学长聘教授。海洋生物学领域专家,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。第1-3届“863”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,第3-4届“973”计划农业科学领域专家,担任MarineBiotechnology,ScientificReports国际学术期刊编委,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会员;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、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。近20年来一直从事珍珠形成分子机理的研究工作,成功开发出虾青素口服液、虾青素化妆品、虾青素奶制品等健康产品,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,研发的虾青素纳米乳化等技术项目具有高溶解性、高吸收率等优点,有助于扩宽我国健康食品、医美等行业局限。

张继锋:我院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,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,正高级工程师,国家级高端人才,博士生导师。毕业于康奈尔大学,能源与智能化领域专家,2017年加入研究院,担任PI,入选浙江省人才计划。研发的供水管道检测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取得多次实际应用,具有在城市低流速或静水供水管道内进行图像声音检测等优点,填补国内外空白;负责研发的隧道开挖面围岩数字化精准判定与优化决策系统,2021年通过评审鉴定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冯雪:我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院长,国家杰青、国家创新领军人才,清华大学教授、博导,973项目首席科学家,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,清华航天航空学院院长助理。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,是柔性电子技术、可延展集成器件与大规模制造、极端复杂环境下实验力学、航天热防护技术等领域专家,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项目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863项目等。自主研发超薄芯片制备技术,可制备高强度柔性芯片,晶圆厚度极限达到25µm,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能够实现装备减重降体积、提升系统功能密度,实现与异形空间共形。

刘锐: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、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,研究员,第十三届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浙江省第十三次和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,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,致力于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,主持完成“十三五”国家重大专项课题,开发的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的分析判别与智慧控制技术”经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,开发的平原河网污染溯源成套方法在全省推广应用,助力了嘉兴水质提升。

蔡强:我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,食品与健康研究所所长,研究员,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,浙江省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任,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,当年进入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,是环境、食品科学、仪器开发领域专家。研发的高通量多功能酶标仪,具有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检测、荧光检测、紫外-可见光吸光度检测于一体的多功能检测等优点,属于国际先进水平,有助于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和提升。

胡钧:我院祥符实验室主任、纳米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,研究员,国家杰青,生物医学工程专家,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理学与生物物理专业,2022年入职研究院,中国科学院微观界面物理与探测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。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工程学,主要以纳米显微镜和纳米操纵器技术为基础,在单分子水平上,开展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工程学研究。


简历投递

简历投递:请将简历投递至岗位需求表内相应邮箱(可投多个岗位),无对应岗位可将简历投递至talent@tsinghua-zj.edu.cn

联系电话:0573-82586663

简历以附件形式发送,邮件主题为:『应聘岗位-专业-学历-学校-姓名

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顶部